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人工体外受精细胞注射系统的核心流程如下

人工体外受精细胞注射系统的核心流程如下

更新时间:2025-09-23      点击次数:213
  人工体外受精细胞注射系统是一种显微操作辅助生殖技术。其核心流程如下:
 
  1.精子筛选与制备:实验室人员从男性样本中挑选形态正常、活力较强的单个精子,通过特殊培养液进行优化处理。
 
  2.卵母细胞固定:将成熟的卵子置于含透明质酸酶的培养皿中,去除周围的颗粒细胞层,使其暴露出清晰的胞膜结构。随后用微针轻轻固定卵子位置,确保注射时的稳定性。
 
  3.准确显微注射:在高倍显微镜下,使用直径约5微米的空心玻璃针穿透卵细胞外层的透明带和质膜,直接将选定的精子注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内。这一过程需较高的操作精度,以避免损伤细胞核或其他重要结构。
 
  4.受精激活与培养:注入的精子会触发钙离子震荡等生化反应,启动胚胎发育程序。完成注射后的卵子被转移至模拟输卵管环境的体外培养系统中,观察其分裂情况并筛选优质胚胎用于移植。
 
  人工体外受精细胞注射系统在使用前,必须对显微操作仪、持卵/持针装置、注射针等关键组件进行系统性测定,确保参数符合实验要求。主要步骤包括:
 
  1.设备初始化与参数设置
 
  -显微镜调校:开启倒置显微镜(通常配备40×物镜),调整光源强度和焦距,使视野清晰无眩光;确认载物台移动顺畅,便于定位卵子或胚胎的位置。
 
  -微操系统校准:检查三维液压/电动微操纵杆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测试X/Y/Z轴的精度(一般要求≤1μm),避免机械延迟导致的误操作。
 
  -压力控制系统验证:若采用气压驱动注射(如Pieo电脉冲辅助破膜),需通过压力传感器校准气压值(通常为50–200 hPa),确保既能穿透透明带又不损伤细胞质膜。
 
  2.注射针性能检测
 
  -形态学检查:在高倍镜下观察注射针的完整性——理想状态为锥形锐尖(角度约30°)、无毛刺或分叉;针体应笔直,内径均匀(常用规格为5–8μm)。可通过显微标尺测量实际外径与标称值是否一致。
 
  -液体流动性测试:将生理盐水注入针腔,轻推活塞观察液流是否连续、无气泡;撤回时确认无漏液现象(否则可能引入杂质污染样本)。
 
  -穿透力模拟实验:使用废弃的人卵丘复合体(已退化的未成熟卵母细胞)或动物模型(如小鼠卵母细胞)练习穿刺透明带,要求一次推进即可平滑穿过(避免反复戳刺导致细胞损伤)。记录所需压力/力度作为参考基准。
 
  3.持卵工具适配性验证
 
  -真空吸附稳定性测试:将去颗粒化的成熟卵母细胞置于持卵管开口处,启动负压后观察细胞是否被牢固固定且形态未变形(过度挤压会导致胞膜破裂);调整负压大小至刚好维持细胞位置而不移位。
 
  -角度匹配度调整:使注射针与持卵管的长轴形成约30°夹角(,通过载物台旋转按钮锁定相对位置。
 
  4.环境条件确认
 
  -温度控制:整个操作过程需在37℃恒温培养箱内的显微工作站中进行,避免低温引起细胞应激;预热所有试剂(如HEPES缓冲的培养液)至37℃,减少温差冲击。
 
  -湿度维持:保持操作舱内湿度≥95,防止培养液蒸发导致渗透压升高;可在培养皿旁放置无菌水棉球辅助保湿。
人工体外受精细胞注射系统
010-82900840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北京瑞科中仪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102774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