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原子力显微镜的组成、功能及使用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的组成、功能及使用方法

更新时间:2025-10-17      点击次数:1437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是一种高分辨的新型显微仪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半导体、纳米功能材料、生物、化工、医药等研究领域中,成为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组成部分
  一台AFM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构成:
  1、探针:
  这是AFM的“手指”,通常由硅或氮化硅制成。
  探针的末端非常尖锐,其针尖的曲率半径通常在纳米量级(几个到几十个纳米),这是AFM能够达到高分辨率的关键。
  探针附着在一个微悬臂 的末端。
  2、微悬臂:
  一个非常柔软、有弹性的小弹簧片。
  当针尖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微悬臂会发生极其微小的弯曲或偏转。作用力越大,偏转越大。
  3、检测系统:
  用于实时、精确地测量微悬臂的微小偏转。常用的方法是光学杠杆法。
工作原理:一束激光从微悬臂的背面反射,照射到一个位置灵敏探测器上。当微悬臂弯曲时,反射光斑的位置会发生移动。探测器检测到这个位移,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这个信号的变化直接反映了针尖与样品之间作用力的变化。
  4、扫描器:
  一个由压电陶瓷材料制成的精密移动平台。压电陶瓷具有电致伸缩效应,即施加电压后,其长度会发生微小且精确的变化。
扫描器可以带着样品(或探针)在X、Y、Z三个方向上进行纳米级精度的移动。
  5、反馈控制系统:
  这是AFM的大脑。它接收来自检测器的信号(代表悬臂的偏转),并将其与一个预设的设定值 进行比较。
如果信号与设定值不同,反馈系统就会向Z方向的压电陶瓷施加一个电压,使其伸长或缩短,从而抬高或降低样品(或探针),以维持悬臂的偏转量恒定。
 
  原子力显微镜的功能特点:
  高分辨率:具有原子级别的识别能力,可以在多种环境下(空气或者具有溶液的环境下)对各种材料和样品进行纳米级别的观察与探测。
  广泛适用性:既可以观察导体,也可以观察非导体,从而弥补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不足。
  三维模拟显示:可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丰富的三维模拟显示,使图像更适合于人的直观视觉。
  粗糙度测量:可用于样品表面微区高分辨的粗糙度测量,应用合适的数据分析软件能得到测定区域内粗糙度各表征参数的统计结果。
 
  原子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将待测样品放置在一个平坦的基座上,并固定好,确保样品表面干净、光滑以及无尘等杂质。
  2.调整仪器参数,通过控制电压和扫描速度等参数来获得成像效果,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进行调节。
  3.在试验环境中建立合适的振动隔离系统,以降低外界震动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4.选择合适的探头(probe),探头通常由硅或碳纤维制成,并且有不同形状和尺寸可供选择,根据所需解析度和测量目标选择合适的探头。
  5.打开设备并启动扫描程序,通过操纵机械臂将探针移至待测区域,并使其与样品轻轻接触。
  6.在扫描过程中,原子力显微镜会记录被测样品表面顶部与探针间相互作用力变化情况,并转换为图像显示出来。这些相互作用力包括吸引力、斥力、摩擦力等等。
  7.在完成扫描之后关闭设备并保存数据,对于进一步分析或处理数据可以使用专门软件进行操作。

       以下是具体仪器图,供参考:
原子力显微镜
010-82900840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北京瑞科中仪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1027741号-3